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特征內涵,以現代化的理念、標準、思路系統謀劃推進所有工作??钙稹霸诼氏葘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新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筑思想文化引領高地,在率先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敝袊默F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要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家家倉廩實衣食足,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人人知禮節明榮辱。江蘇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我們要把改善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與提高素質統一起來,高舉精神旗幟、傳承精神基因、強化精神紐帶,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涵養更為充沛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要更加自覺地把牢方向。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力量。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加大力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普及,進一步把全省干部群眾凝聚在偉大思想旗幟下。尤其要注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關注青年價值觀的涵養,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讓廣大江蘇青年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奏響“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強音。 要更高水平地創新創造。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是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要引導文藝工作者聚焦新時代、大題材創作更多精品力作,深入挖掘江蘇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精品。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覺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使藝術創作更接地氣、作品更有生氣、演出更有人氣,更好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同時,大力推動藝術創作與旅游發展融合,高品質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文脈”等標志性文化工程,注重打造項目載體,實現文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使江蘇成為令人難忘的“詩與遠方”。 要全方位地彰顯魅力。江蘇作為率先發展地區,有條件也有責任放大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說服力,構筑起思想文化引領的新高地。一方面,要以文化人助力文明建設,成風化俗弘揚時代新風,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用向上向善的豐富精神滋養,進一步涵養文韻書香。另一方面,要持續提升全球敘事能力,積極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加強與各國的文藝合作,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服務,支持和鼓勵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江蘇故事,讓江蘇成為飽覽華夏魅力、傳遞中國精神的重要窗口。 新華日報評論員
|